《枕邊書》這部電影開頭很特別:黑白畫面中父親幫女兒在臉上寫字,一方面讓人對電影內容感到好奇,另一方面因為背景音樂的關係卻讓我感到毛毛的。導演大概想要藉由配樂來表達出東方人的味道,但我覺得開頭的音樂聽了讓人有一種詭異而且壓抑的感覺,在電影要結束之前,又再度出現這段音樂來表示前後呼應。

 

電影內容部份:題材新穎,巧妙的使用寫字和身體來表達感覺。對女主角來說,寫字在身體上除了帶給他快感之外,身體會記住文字所帶來的祝福,就如同小時候父親在生日時寫字為他祝賀。女主角在遇到男主角開始,從被寫字的角色轉變成寫字的角色;寫字對他來說從表達親密關係的意義轉換成復仇的工具。

 

在道德方面感覺很有挑戰性:女主角雖然一開始嫁給父親安排的對象,後來卻勇於追求自己的生活,為了尋求快感,男人不停的換,要新要有創意(寫在身上的工具從毛筆到麥克筆;書寫的文字從日文、中文到英文、德文),而在電影的背景時代下,女主角女性意識濃厚、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;另一方面出版商和男主角的肉體關係,不論在過去或是現在都較難讓世人接受,妙的地方也就是因為這一層肉體關係才能讓女主角一圓出書的夢想,他的父親也為了出書而和出版商發生關係。這裡讓我們去思考一個問題:人在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同時,出賣自己的身體(不論是自願還是把它當作為了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法),這樣是對的嗎?夢想雖然偉大,卻值得這樣去做嗎?

 

片中女主角出的十三本書都有其意義,且每本書所用的「稿紙(也就是男人的身體)」都不一樣,寫書的方法也根據主題的不同而不同,我相信這是一種誇張的手法,這種表達方式很有趣、讓人印象深刻。

藉由後面的每一本書,女主角展現他對出版商的不滿,對出版商竊盜他情人的屍體提出控訴,在最後一本書時,出版商竟然就乖乖的接受女主角的制裁,我覺得這邊很不合理,因為出版商盜竊屍體並且把死者的皮膚都割下來就為了做成一本書,如此殘忍的手法都不愧疚了,怎麼會因為最後一本書區區幾個文字就改變心性願意被殺死?

 

這部電影拍攝手法少見的地方是會出現子母畫面,子母畫面的片段可以分兩部份來說:第一:大部分子母畫面讓人很像身在其中:可以同時看到事情發生的經過;但有時不免雜亂,會讓觀看者不知道哪個(子畫面還是母畫面)才是敘事主要的部份;第二,少部分子畫面和母畫面內容是一樣的,這種情況不能明白導演為什麼要這樣做。

 

電影結束後讓人有一種壓抑感,不過也讓人去思考文字的意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